当前位置:碧海蓝天>其他类型>全能大画家> 第一百零九章 不耻下问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零九章 不耻下问(1 / 3)

“当年教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,老头子这话说的没良心。”

唐宁是最小的师妹。

她从小到大被师兄弟姐妹,各种画廊的经纪人捧在手里,宠惯了。

虽已是不惑之年,性格中却还有一股娇气。

曹老的几个徒弟中,也只有唐宁敢这么和老师说话。

“我同样的年纪画的可比这个顾为经好不少,您不依然还一直督促我专心?”

唐宁有些不太服气。

画家要用画说话,

论到中国画的水平,她十八、九岁的时候,都已经能在父辈的画展上,有一個属于自己的小展台了。

《苏杭文化报》上有国画大师评价当时的她——“笔墨色彩,蔚为大观,有大家法度”。

这可不是如今顾为经的水平能够比较的。

“教学生要因材施教。”

曹轩老先生倒也不生气。

“小宁出身江南有数的书画豪族。从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,就在外人吹捧中长大,傲气过盛,所以我一直要求你收心,安心,专心。”

他解释了一句:“顾为经出身东南亚,从小的艺术环境就不如你们。小地方出来的画家最容易失去锐气。不管画的如何,这份敢于提笔的勇气,都让我看得起他。”

“我看了他的画,这段时间进步很大,林涛你教的不错。”

曹老表扬了一下。

“是人家自己学的好,我指点的人多了,能进步如此迅速的可没有几个。”

林涛没有居功。

“只是老师,如果顾为经只能画到这个地步,我觉得尝试融合风格的工笔油画暂时还是太早了。”

林涛犹豫片刻,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觉得唐宁师妹说的没错,应该过个八年、十年后再说。”

“没关系,年轻人不怕犯错。新加坡美术展画这个风格……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加分项。”

曹老评价道。

“可是……这恰恰是我的顾虑。我觉得他未来几年,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同样走这个风格的小崔的,从很多方面来讲,也许都应该让他停止这样的尝试。”

林涛有些迟疑。

虽说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

但是画家这个行业,市场价值确实是有第一、第二之分的,且差距极大。

越是人数少的绘画风格,

越是如此。

如果第一个毕加索在收藏家眼中的价值是一百分,那么第二个毕加索不是九十五分,而是五十分,三十分,甚至是十分,或者五分。

齐白石老人对自己关门第子许麟庐先生所说的那句画界圣经——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。

就是这个含义。

艺术家有艺术家的标杆。

年轻的新生代画家,也有年轻的新生代画家中的标杆。

林涛教授担忧自己在融合画的道路上比不过吴冠中、赵无极等老牌大艺术家。

他同样也担忧顾为经在同样的道路上,比不过崔小明。

艺术家们还可以靠着自己在美术上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淀,搞风格错位竞争市场。

类似赵无极长于色彩,吴冠中长于水墨,朱乃正长于书法,

画家之“道”是不同的。

论到年轻的画家嘛,

说句不好听的真话,以他们的经验,能把两种风格画明白,能强行融到一起,

就算是青年俊杰了。

至于说美术理念什么的,这就离年轻画家太远了。

既然都是最基础的东方工笔油画笔墨的融合画的风格,

同一个套路出来的,就很难在最终的画面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。

撞衫不可怕,谁丑谁尴尬。

搞绘画也是一样的,

一张普通的中国画与另一张普通水平的油画比出个一、二、三、四可能困难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

但是相同的艺术赛道,就有很直观的对比能力了。

“不如就不如了。你在担心什么?小顾有这份挑战的勇气,我们这些做长辈的,难道反而没有容忍他失败的气度了么?”

曹老反问。

“老师,我知道这话您可能不爱听,但是您是亚洲东夏艺术的泰山,您的关门弟子要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,总是会有人说闲话的。”

林涛教授悄悄提醒到。

他不知不觉中,

已经开始认真的考虑顾为经是否真的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小师弟了。

一来,顾为经这段时间的提升确实称的上非常惊艳。

二来,林涛教授也意识到了用这种画法,去参加新加坡美术展,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加分项。

美术毕竟没有完全客观评价的标准。

哪怕机率依然不大,可万一组委会看对眼了,给个“优秀创意奖”,“新锐风格奖”这种比较水的小奖,

还真不是完全没可能。

这对顾为经来说自然是得偿所愿,也是能预期的最好的结果。

就算是曹老也不会期待着顾为经能触碰美术展的主奖。

那是成名的老画家们才能有资格角逐的领域。

基本上能拿到这种国际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